第六届中国工业大奖获奖名单27日公布,16家企业、14个项目获得中国工业大奖。这个被誉为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的获奖名单里,有汽车驰骋所依赖的齿轮、变速器,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从特高压、“手撕钢”到超导材料、纺织服装。
这份荣誉榜单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
关键词:聚焦前沿突破
细细梳理这份榜单,不难发现,向前沿、高端突破是其中共性。这些获奖企业都在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试先行,努力创出一片天地。
比如,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历时10余年攻关,经历700多次失败,自主设计、开发了0.02毫米,仅头发丝般粗细的超薄钢片,让这一高精尖基础材料摆脱了“卡脖子”困境,也体现了我国钢铁行业的蝶变。
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的铅炭电池攻克了传统电池续航里程短的技术瓶颈,破解对国外产品的依赖,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能够减少15%至20%的尾气排放;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文识别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对产业生态提供核心技术服务330项……
“聚焦前沿是本届大奖的鲜明标签。”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说,这些企业或聚焦核心材料,或瞄准关键工序,努力创造国际领先水平,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关键词:筑牢产业基础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产业链备受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
做好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关键技术、基础软件,一线企业在实践。
面料的功能性、服装的色泽和版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纱线的品质。纺纱,这个纺织业生产制造的前端,正在发生蝶变。
榜单中,一个新型纺纱智能化改造项目引人关注。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建设和运行全球技术领先的15万锭棉纺智能纺纱工厂,可实现纺纱在线质量控制和可追溯,极大提升国产全流程智能纺纱核心装备的制造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变速器,汽车产业链中关键的一环。
几十年专注齿轮、电控,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生产9挡重型AT自动变速器,变速器、传动系统等国际领先,被国内外上千种车型选为定点配套。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要格外注重提升固链、补链、强链能力,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李毅中说。
工信部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重大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加大关键基础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以及工业基础软件攻关力度,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关键词:面向未来市场
做好产品,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当竞争愈发激烈,当消费不断升级,如何适应、满足甚至引领需求?面向未来市场,是这些企业给出的答案。
儿童用品,质量格外受关注。从婴儿车到童装、家居,好孩子集团不断织密生态链的同时,创建“极致质量管理模式”,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内外标准超200项,确保品质安全可追溯。
低碳节能是大趋势。榜单中,绿色、可持续成为关键词。
比如,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打造智能化全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攻克高效电能变换、安全并网应用等技术,打造可再生能源电源设备生产基地,设备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毅中说,越是面对变化,越要适应经济结构和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新品种、创建名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这些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正在认真思考行业前景,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起着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