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传奇是近两年在零售领域奔跑而出的黑马。这家主做社区生鲜的零售品牌,在短短一年时间完成A、B两轮融资,并迅速开出一百多家门店。
生鲜传奇CEO王卫出现在25号的虎嗅FM创新节上,这位颇有性格的创业者,在演讲中表达了对抄袭者的不屑、对新零售概念过度炒作的质疑,当然也分享了自己对于零售的思考。
他提出几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由于演讲实录较长,在此节选出来供大家思考:
其一,适应趋势比努力更为重要。大型卖场、百货商超注定衰落,这是当前的零售趋势决定的。
其二,中国的小区居住形态决定了小而专的社区连锁品牌,将产生红利,并在接下来十年迎来爆发。
其三,消费降级是个伪命题,消费永远在升级,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也包括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对健康认知的提高。
其四,不需要惧怕庞大的对手,当恐龙灭绝时,蚂蚁老鼠们却活得很好。
其五,不需要忧虑能不能抓住年轻用户。年轻人不买菜这是事实,但是中老年买菜这也是事实,你只要把中老年做好,等着年轻人老去就行。零售这件事情不要去想着改变存量。
以下是王卫在虎嗅FM节上的演讲实录,虎嗅做了编辑:
我最早是在国企的超市做总经理,当时行业对国内超市有一个认知:我们可以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沃尔玛、家乐福的洋枪大炮。但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2012年我出来创业,做了国内第一家未来超市,采用全球最先进的设备,全部使用电子标签、自助收银机、自助电子秤,包括到现在还有国内唯一的一台购物车电梯,当时使用了20多项设备,都是全国首次使用。今天大家都在说什么新零售,炒出很多技术概念,其实我们在六年前就已经开始应用。
这家店开业以后,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中央电台也做了报道,同行也很关注。但是在运营的过程中,我突然认识到设备好这件事情消费者是无感的,尤其是电子标签,很多顾客提出意见说这什么东西黑乎乎的,你们为什么不用以前的标签。技术这件事情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但并不能很好的与消费者去联动。
那我又想可不可以把店开得更漂亮点,因为每个人都爱美,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用很多方法让超市变得更漂亮,我们提出了行动线,提出了公园化的设计,提出的情景陈列。但是后来我又发现,美这件事情很容易会被淡化。消费者第一次第二次来回觉得很美很舒服,但不会因为美而跑几公里几十公里去购物。
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们一定要变得不一样,要和消费者有更多的互动,所以在超市里增加了餐饮等等互动业务。
在创业的前四年,我几乎获得了零售行业所有的创新大奖。但是首都经贸大学的陈立平教授却告诉我说,王卫,你今天玩得所有东西虽然在创业者们看来很好,但这些都不会变成你真正的实力。零售这件事情,如果仅仅是管理的提升、陈列的提升,这价值不大。你看日本超市的管理如此、陈列如此美观、商品如此精细,但他们的销售是下行的,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下降的。日本的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了他的经济下行。
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十几年前做超市,赚钱非常容易,只要把货拉进来立刻就能卖掉,一天都可以赚几万块钱。收银来的钱多到什么程度,用麻袋装,用称称重,去付货款用尺子量高度付给别人。但是他非常疑惑,为什么现在我管得比以前好很多,赚钱却变得更难了呢。
我前两天还看到一个故事,特别有意思,三个人坐电梯去20楼,一个站立不动、一个在电梯里跑步、一个在电梯里做俯卧撑。到20层后,别人问他们怎么上来的,一个说我站着上来的,一个说我跑着上来的,一个说我坐俯卧撑上来的。其实你看,跑步和俯卧撑都是多此一举,你之所以能上来,不是因为你付出了努力,而是因为你赶上了这个电梯。现在很多所谓的新零售,无非是在电梯里跑步、俯卧撑,如果你搭不上这个电梯,那你的路子本质就是错的。
这些都引发了我深度思考。我意识到,真正的超级企业都诞生在行业的红利之中,而不是管理体系之下,不是说管理不重要、商品不重要,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趋势。
再来看国内在零售方面的趋势,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便利店业态是美国人发明的,但是为什么便利店在美国却不行,美国最好的业态是沃尔玛这种大卖场。这跟他们的聚居形式有关,地广人稀。我一直觉得便利店是个非常落后的业态,东西又贵又少,展示效果又非常差。但为什么在日本特别好,有人说是因为人均GDP高,但是菲律宾印尼的便利店也特别好,其实这跟人均GDP没关系,跟他们的聚居形态有关系,居住非常密集。
再看中国的零售,往前推20年,我们中国有名的零售企业都是百货商场,楼上做家电、服饰,楼下做超市,是因为我们当年的居住形式叫家属大院,所以那时候我们一说买东西就去市中心。
但是近20年中国发生了全球没有的现象,就是房地产带动起来的小区聚集形式,把一个地方整个扒掉然后盖十几栋二十几栋一模一样的楼,然后把同样的年龄阶层、同样收入水平,几乎同样的家庭结构的人突然地聚集在这里。
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我们的零售肯定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今天我们发现市中心的百货不行了,大卖场不行了,因为我们的商圈正在被小区一块块切割。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中国的一个小区一般有3000户就是1万人,一万人在欧美是一个大型的小镇。在欧美,一个小镇就会有一家大卖场很多的商业配套。所以你们可以试想中国未来的小区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红利?
之前有人说百果园、来伊份,包括我们生鲜传奇,只是一种过渡业态,等经济不景气的阶段过去,大卖场会重新兴起。这是错误的。最终什么样的业态成为主力,跟人们的聚集形式有关系,跟经济形式没有关系。中国会诞生全球仅有的商业形态,专业店连锁的围绕小区的小业态群,这在以前是没有的。
现在消费者巨大的变化是要求便利、新鲜,所以离消费者更近,不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模式。我们原来选址,喜欢选十字路口,现在我们不需要这种地方,需要的是离小区门口最近的地方。另外,现在很多零售商都说规模很重要,规模固然重要,但密度更重要,在没有密度的情况下,盲目跑规模,只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经常讲未来的零售,尤其未来的小区零售,就是把你的距离和密度让对手无可奈何。
我认为前面一个十年是小区业态的生长期,接下来的十年会是它的井喷期。之后包括电商、大卖场、综合百货在内的形态会被一步步瓦解。这种专业业态的店更有效率,而且更专业。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