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太阳能和风能属于间歇性能源,并且我们也不太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即可以拥有廉价电池,可以允许我们存储足够的能源以备在无阳光或无风时使用。另外,所有排放量中,电力的排放仅占到25%。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解决另外75%的排放。
今年,我参与的清洁能源投资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宣布了我们投资的第一批公司。我们正在关注气候变化的所有重要驱动因素。我们选择的这些公司皆有十分优秀的人管理经营,有望将创新型清洁能源理念从实验室带到市场上。
明年,我将更多地讨论美国如何重新在核电研究领域重获主导权。
核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理想选择,因为它是唯一无碳且24小时不间歇的可扩展能源。目前存在的反应堆问题,比如事故风险等,可以通过创新得到解决。
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企业界和投资资本,尤其适合创造这些进步。
但不幸的是,美国已然失去了50年前的全球核能领导者地位。为重新找回领先者位置,我们需要投入新的基金、更新监管法规并向投资者证明我们的认真态度。
如果我们克服这些障碍,我们应该努力探索先进核技术中的一些较为有前景的理念。十年前,我成立了一家名为TerraPower的公司,其采用一种称为“行波反应堆”的安全方式,可以防止扩散并且产生极少的废料。若美国的监管环境发生变化且我们能够找到足够资金,我们或许可以在美国建立试点项目。
世界需要关注各种解决方案以阻止气候变化。先进核能是其中之一,我真切希望可以说服美国领导者涉足这一领域。
下一轮流行病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在全球造成近5000万人死亡。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至今仍是有史以来最致命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原本以为,值此大流感100周年之际,人们会广泛讨论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轮全球流行病。但不幸的是,100年前的大流感并没有激发新的讨论,并且我们也远未准备好迎接下一轮全球流行病。
人们担心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等危险无可厚非。但若说有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数千万人的话,全球流行病是其中之一。并且,可能性极高的一种形式就是流感,因为流感病毒更为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在今天,传染性和致命性类似于1918年那场流感的疫病可以在短短六个月时间内夺走3300万人的生命。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研究流行病。为充分做好准备,我们需要一个能团结各国政府的方案。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处理隔离问题,确保供应链可以触及受感染区域,决定如何启用军队等等。但在2018年,这些问题并没有获得多少进展。
好消息是,我们已经在疫苗上取得进展,这种疫苗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各种流感病毒的伤害。今年,我拜访了马里兰州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并从主导这一项工作的研究人员那里获得了最新消息。
开发通用流感病毒疫苗的挑战十分引人入胜。所有病毒菌株都有一定的共同结构。如果你从未接触过流感,那么可以开发一种疫苗让你的免疫系统学会识别这些结构并攻击它们。但是,倘若你已经得过流感,那么你的身体会过分执着于曾经让你生病的那一种菌株。这样一来,你的免疫系统就很难再去识别共同结构。
因此,我们可以开发一种通用疫苗来保护从未感染过流感的那些人(比如小孩子们)。而至于已经感染过流感病毒的人,事情就有些困难,而且短期内难以解决。但新的研究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学家们也在努力。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科学成果,世界需要建立一个监测和应对流行病的全球系统。这是一个政治问题,需要各国政府领导人的互相合作。这个问题值得更多更多关注。
基因编辑
11月份,一名中国科学家宣布他成功更改了两名女婴的胚胎基因,从而将基因编辑的话题推向风口浪尖。他的工作的空前之处在于,他编辑了婴儿的细胞,意味着这些基因更改将遗传到他们的下一代。
不少人认为这位科学家的研究越界了,对这一点我表示赞同。但是如果他的工作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讨论基因编辑,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这或许将成为最为重要的公开讨论,在此之前,我们尚未有过如此广泛的讨论。
//s3.pfp.sina.net/ea/ad/8/9/4dfb7d2656359a96faf0b3c271274671.jpg 基因编辑存在大量的道德问题。虽然基因编辑可以为治疗和治愈疾病带来诸多乐观前景,但是这项技术也可能会导致不公平现象加剧,尤其是这一技术成为富人特权的话。
我很惊讶这些问题竟然没有引起公众的足够关注。当今最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这一话题。然而,基因编辑值得受到类似的关注。
展望未来
虽然我从未写下过新年愿望,但我一直会为新的一年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件事正变得越来越一致。因此,今年,我为自己准备了2019年的新年愿望。我正致力于学习并思考技术可以对我们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带来复杂道德和社会鼓励的两大关键领域。
其一是隐私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例如,我们如何使用数据来深度了解教育或健康问题,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隐私?
另一个是在教育中使用技术的问题。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多大的帮助?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激烈讨论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人们对此持有怀疑态度无可厚非。但我认为,最终事情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木尔)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