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环境下,更多的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疏通上下游企业的流转,尽管由核心企业直接发行商业承兑汇票类似于核心企业发行货币,获得直接融资,但是对上下游企业来说存在这商票贴现成本高、交易方式单一、背书流转难度较大的困难。
银行可以归集中小微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需求,归集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票据,打包做成标准化票据,进而帮助供应商实现了快速资金回笼,解决了以往商票被用来挤占上游供应商账期的积弊。
而且由于更广泛的资金的加入、中介机构的资产组织、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方式以及流动性等因素,其效率和成本相比商票贴现有本质的区别。
七、发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作用的探索
突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推进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开展。
(一)参与主体多,更方便农业供应链、工业供应链、流通供应链通过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快速组链。
(二)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媒介,使得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
(三)由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自带参与主体绿色及涉农标志,更有利于深化调控作用,推动绿色票据、绿色供应链业务的发展。八、争取各方支援,推动供应链金融票据发展
为了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发展,需要各个地方单位明确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汇集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票据发展。
(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统筹协调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研究制定地方金融业发展整体规划,拟定金融政策并组织实施,同时协调推动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负责牵头搭建地方商业汇票平台,成立商业汇票推动组织机构。
二是成立多种企业行业协会,制定供应链企业名单,确定商业汇票平台企业白名单入围标准。
三是建立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性担保基金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签发票据提供担保或提供保证金,提高中小微企业资信,从签票环节为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提供支持。
(二)地方人民银行奠定基础建设
地方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央行货币政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一是负责与地方成立的商业汇票平台联系,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综合考评核心企业主体、行业或项目,以增强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
二是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市场工具,重点推广票据再贴现业务。根据区域内实体企业行业特色,给予再贴现奖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提高票据业务比重。对于白名单内的企业承兑票据,优先办理票据贴现业务。
三是创新建立健全区域性的统一票据市场,发展省辖区内转贴现再贴现业务。由市场供求决定再贴现数量,增加票据在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统一的票据市场。
四是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绿色企业,可给予专项额度和适当的优惠利率政策。
(三)银保监局落实有效外部监管
银保监局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市场秩序,改善市场环境,防止金融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
一是进一步完善票据业务监管机制,审核并定期维护票据平台企业白名单。
二是建立通报制度、退出交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三是建立区域性票据利率定价机制,制定并公布区域性票据利率区间,规范票据利率有序竞争发展。有效规避一些银行随意乱报价,防止出现商业银行相互戗价现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九、做好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要素是要把握其四流合一,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为票据是动态监管建立了条件。做好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工作:
(一)要加快推进票据的评级工作
其一是要做好企业的评级工作;其二是要利用票交所数据平台,通过对交易主体的承兑量、贴现量、利率等数据的分析,评定票据市场接受程度,评估市场参与主体机构等级;其三是要整合各类数据,综合评估票据等级。
(二)要实时监测动态评估
监管机构可以利用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进行实时动态数据监测,一方面对可疑的贴现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对一场交易进行迅速识别。建立风险阈值,对企业、银行进行动态的、全面的监控。
(三)要在供应链金融的票据应用中防范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