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治疗起来较为棘手。很多肿瘤往往在早期诊断不出,一旦发现就是晚期,这让人对肿瘤不寒而栗。在众多肿瘤中,胆道肿瘤恶性程度之高,预后之差,生存率之低,往往令人感到绝望。究竟胆道肿瘤是否就是九死一生?且看广州御生堂黄俊院长有何高见!
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低。黄院长从医多年,对胆管癌的证治颇有心得,屡起沉疴。
治瘤扶正当为先
黄俊指明:胆管癌中医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可归属于“胁痛”“腹痛”“黄疸”“癥瘕”等范畴。胆管癌病机较复杂,临床实难见到单一的发病病机,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而正虚邪陷、以虚为主是其主要病机特点。大凡肿瘤的形成都是在人体正虚的情况下,邪毒因虚而入积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日久气滞血瘀、气血痰湿交结成块,致使癌瘤发生,亦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虚则成岩”(《外证医编》)之理。胆管癌的发病亦然。事实上,迄今胆管癌的早期诊断仍很困难,这是因为其早期常无特殊的症状,易被一些良性胆道疾病如胆道炎症、胆结石等所掩盖,而且目前临床仍缺乏对其特异的检查手段,无论B超还是较为先进的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都难以明确鉴别早期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疾病,致使临床发现胆管癌往往已是中晚期阶段,此时人体正气早已衰败,故而临床诊治之际首推扶正之法。
从肝立论治其本
中医学认为,胆附于肝,“在肝之短叶间”(《难经·四十二难》),胆与肝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为“中精之府”(《灵枢·本输》),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肝的疏泄功能可直接控制和调节胆汁的排泄。胆的生理功能有赖于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胆管癌的发生即是基于肝主疏泄等生理功能的失调。
现代医学认为,胆道系统起源于毛细胆管。毛细胆管是由相邻的肝细胞膜分化而成的一组盲管。胆汁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后进入毛细胆管,胆红素、胆汁酸等胆汁成分通过肝细胞进行代谢。胆管癌的确切病因目前虽不完全清楚,但胆汁中的一些物质如胆汁酸等对胆管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肝与胆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密切相关,因此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胆管癌的关键,不仅仅在消除癌肿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恢复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阻止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治病必求其本,胆管癌只有从肝论治,才能正本清源。因此,朱教授始终把治肝之法作为指导原则贯穿于胆管癌治疗的全过程。胆管癌从肝论治,是朱教授用“胆病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指导中医药治疗胆道疾病的具体体现。
体用结合,养肝疏肝两相宜
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阴即肝之营血和阴液,具有滋养肝体、涵敛肝阳、化生胆汁等作用。肝用是就肝之功能而言,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临床中发现,不仅慢性胆道疾病多有肝阴不足之证,而且胆管癌患者也常出现胁肋隐痛、消瘦、低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肝体不足之证。此乃胆管癌中晚期瘀毒阻滞,耗伤肝体所致。有关实验研究也表明,滋阴养肝中药具有抗肝细胞变性、逆转肝细胞超微结构异常变化的作用,对肝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养肝利胆药可望从根源上遏止胆管癌的发展。泻肝之余,也是胆管癌常用之法,肝的疏泄有度才能保证胆功能正常地发挥,胆腑不畅多源于肝气郁滞,肝胆气滞是胆管癌发病的重要机制。因此,在胆管癌治疗过程中,应始终重视疏肝利胆之法,令气血调达。
万里长江第一桥,南通长江大桥-南通铝箔胶带生产质量如同其桥[天
世界第一斜拉桥南通长江大桥 今年,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南通将动工兴建主跨度达1088米的双塔斜拉桥,这是继日本主跨为890科学家研发新型3D打印技术:可打印任意形状的透明OLED屏幕
韩国延世大学的一支材料科学和工程团队近日成功开发出了一种3D打印技术,可以将OLED屏幕打印成为任何形状的透明结构,这就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