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9月17日消息,自从新零售的概念兴起,各种与之匹配的概念产品便都应用而生,成为行业的热点风口。客观地说,新零售让零售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但同时也引起各种争议,比如无人货架,虽然成本很低,但是盈利模式不清晰,加上破损率高,导致仅仅火了一年之后便很少再引来投资人的关注。
不同的是,与无人货架有着相似理念的智能货柜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成熟,逐渐被市场认可,并且扩散速度较快。日前,京东到家Go对外发布第三代智能货柜,并宣布其智能供应链系统2.0已升级完成。根据官方的介绍,第三代智能货柜实现了动态视觉识别和重力感应的双重互补技术。京东到家Go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海对TechWeb表示,新一代的智能货柜可以实现异常订单率只有1%,并且更加智能,可以避免前两代产品出现的货损率问题。
双重互补技术 识别准确率更高
目前,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智能货柜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无论是在硬件设备上,还是软件系统服务方面,并不能说是十分完善,还有进步改善的空间。据京东到家Go总经理江军表述,京东到家Go是最早提出智能货柜概念并投入研发和使用的无人货架品牌。这一次,智能货柜3.0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货柜的使用空间、识别准确率以及选品和补货的能力。
据介绍,京东到家Go智能货柜3.0在使用步骤上进一步简化,用户扫码注册便能开启货门,选好商品关闭货门之后便会在手机端自动结算,目前支持微信、京东支付等。不同于普通的货柜,由于内置有动态视觉识别和重力感应双重技术,因此对于货物的识别准确率很高。其中,重力感应技术以商品重量为判断标准,设备运用重力传感器,根据每个货道重量变化来识别用户拿取的商品种类,动态识别技术即使用高清摄像头实时抓拍用户从拿取商品到拿离货柜的整个过程,并在商品运动中实时识别商品的种类和用户行为。
在TechWeb的实际体验中,发现即便是将不想要的货物没有放到原先的规定位置,设备也会通过双重技术的合作进行重置,避免异常订单的出现。京东到家Go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郑海透露称,在一款商品上架前,都会经过多次较长时间的录入识别,模拟各个取货场景,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在数据的模拟训练过程中,京东到家Go总共会制定了80种拿放规则,每一种商品都将采集8000多张图片,确保模拟出线下的每一种场景和每一种拿放动作及手势,提升单帧图像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据了解,在此之前,京东到家还推出过两款智能货柜,一款是以重力感应技术为主,第二代设备则是纯视觉柜的形式。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江军对TechWeb表示,对于重力感应设备来说,对选品的要求很高,需要精确到零点几毫克,并且要保证做到A+B不等于C这种根本上的区分。而对于视觉柜来说,也有弊端,比如遮挡摄像头,很难做到百分之百识别,准确率也不高,因此也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因此,才有了两种技术结合的第三代产品,视觉为主,重力为辅。
江军介绍称,在提升商品识别准确率方面,京东到家Go智能货柜3.0对摄像头进行了迭代,在智能货柜中安装更为先进的高清摄像头,以保证能抓拍到更多运动中的高清照片,确保不出现拖影等情况。同时,在捕捉到的图像帧数较少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对商品模型的多维度训练,特别是对每个商品的每个SKU进行多维度的反复训练,提升识别的准确率。
智能供应链升级 补货成本率进一步降至50%
第三代双重技术结合的智能货柜,也让补货的效率更高,成为智能供应链2.0的关键点。根据官方的表述,智能供应链2.0可实现补货任务的自动触发、补货指令的自动下达以及补货路线的自动规划,并根据场景内用户的消费习惯大数据,进行商品的选品和迭代,不仅提升了补货效率,为智能货柜的“个性化”商品推荐提供了保障,智能货柜的补货成本率也总体下降了50%,每个点位的单点产出提升了50%。
而在此之前,智能供应链1.0阶段的补货流程包括点位商品消耗的统计、人工判断是否需要补货、人工下达补货指令到仓库、仓库准备商品并匹配补货员以及补货员根据固定的路线随车补货。在该阶段,人工成本较高,并且补货效率较低,便会导致整个环节的成本提高。
在2.0阶段,通过第三代智能货柜对用户消费习惯的记录分析,以及对商品消耗速度的记录,从而与整个供应链结合,决定是否需要补货,需要补哪些品种的商品。同时,江军介绍称,在智能供应链2.0阶段,补货任务自动匹配补货员即补货指令清单下发后将直接匹配到补货员的接受设备,直接指导补货员进行补货,系统会根据实际需要补货点位进行路线优化,以确保补货的及时性。他指出,通过这一系列的智能化优化,京东到家Go的补货成本率总体下降了50%,单点产出也提升了50%。
除此之外,郑海还对TechWeb表示,在手机端还会有反馈选项,用户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反馈,之后会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智能补货。
场景的背后是人流量的支持 未来要进一步降低成本
当下,对于“无人货柜”依旧有很多人抱以怀疑的态度,并不是很看好,盈利前景也很模糊。对此,江军认为,整个无人零售行业暂时遇冷是件好事,在这样的环境下,外界更加冷静,行业也可以不浮躁,稳稳当当的发展下去,研究技术设备,解决行业的痛点。
在他看来,无人零售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把相对高频的商品放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从而构建京东的圈场景消费生态圈。其中,到家GO三五分钟就可以买到商品,京东到家一小时内将商品派送给用户,而京东则是在一两天内送达,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据悉,目前京东到家GO智能货柜3.0已经投入1000台左右,主要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今年年底则计划投放5000个货柜。而对于投放场景的选择,江军对TechWeb表示,场景的背后是人流量,人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