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营销、运营还是文案,一般首先就是要获得用户关注。
没错,就是吸引用户、激发兴趣、产生欲望。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如果这个点没错好,那后面的建立用户信任、与用户互动、引导用户购买,也就是白搭了。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如果一篇文章的标题没有吸引用户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你的内容再好,可能也就自己看了。
1 那怎么才能让用户产生兴趣呢?
方法肯定是有很多的,一个很常用且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用户预期值,让用户对此充满期待,心生向往。
比如:方太油烟机就给消费者制造了一个四面八方不跑烟,360°无死角抽烟的期待。
OPPO手机就更厉害了,直接 就可以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当时我也还是有一点小期待的。
还有这个望远镜广告,这效果简直了,远处的动物就像在眼前一样清晰,是不是充满期待?
这样的广告文案、产品介绍、营销标语其实非常多,再比如:
10天成为PPT大神
为发烧而生
20为营销大咖联袂打造
1800万柔光拍照,照亮你的美
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360°大师级技艺,让你重塑18岁水嫩肌肤
......
这都是在提高用户预期,吸引用户、激发他们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 那为什么提高用户预期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想了想,为什么呢?还有提高预期只是在吸引用户吗?
这就需要说说预期效应了。
预期效应也是一个心理学研究,就是我们对事物已有的印象,会蒙蔽自己观察问题的视线。
对一件事物的预期,会影响到我们对其的态度和体验,最终也会影响我们的决策。
就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将同样的咖啡放在高档次的器皿和一般的器皿中,结果消费者普遍会觉得高档次器皿中的咖啡味道更好些。
这不是告诉大家做虚假的东西,而是说一个产品的包装形式,也会影响到人们对这个产品品质的认知。
你的现在各个手机的包装盒,那真的叫一个精致。
这就是提高用户预期值,让用户产生浓浓的兴趣。
不仅如此,如果你觉得提高预期值仅仅只是能激发用户兴趣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还有这么一个实验,非常有趣,研究院分别找了2组人,然后准备了加了醋的啤酒做实验。
第一组参与者们被事先告知啤酒里面是加了醋的,而另一组研究人员什么都没说,只是让他们品尝啤酒。
结果,第一组参与者始终觉得这个啤酒怪怪的,不好喝。
而另一组在喝完啤酒后普遍觉得味道还不错,而且在被告知啤酒里加了醋后,他们的回答同样如此,还是好喝。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同样是加了醋的啤酒,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还是因为预期,当被告知啤酒加了醋后,他们其实就有一个心理预期了,而这个预期的确会影响人的行为乃至知觉。
所以说,对一件事物的预期,真的会改变消费者的主观甚至客观体验,而最终也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的态度和决策。
比如,我把一瓶普通水递给别人喝,然后说这是喜马拉雅山的雪山水,结果别人喝完竟然说,恩,不错,真的很清凉爽口。
事实上,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事先相信某个东西好,那么它一般就会真的好,反之也是这样,预期价值可能成为真正价值。
所以,提高用户预期,它还能无形中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正向判断。
比如买了个很贵的耳机,在使用后你可能会心里傲娇的说:“恩,声音太棒了,果然贵还是好的,一分钱一分货!”(其实这个耳机可能只是贵在袖珍上,声音和普通的差不多)
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用户预期,让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了解,进而购买。
那有人要说了,老贼,你这不就是让我们不要命的包装产品、夸大功能、放大价值吗?
当然不是,完全不是,如果谁要这么理解,我第一个反对!!
大家往下看↓↓
3 提高用户预期,你也得小心!
我们不要命的包装产品、夸大功能、重金宣传卖点。要是产品非常好,那还不错,换来的是口碑,是二次转化。
可要是产品/服务稍有一点点差池,用户就会觉得不好,迁怒于你,甚至再也不信这个品牌。
这样的案例太多了,包装过头,吹嘘过头,结果跌落得也快。哪怕你说的都是真的,用户在高预期的期待下也会对你要求更高。
这就是提高预期带来的隐藏危机,千万小心。
举个稍有点极端的例子:
一个人每天都会给小区门口的乞丐10块钱。后来成了家,就只给了乞丐5块钱。乞丐很不高兴,问他为什么?
此人回答道:我成了家,花销大了,给你的钱就少了。
乞丐听了大怒,说:你怎么能拿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孩子。
你看,这就是一个预期过高,现实不符的活生生案例。
这也很正常,因为一旦你提高预期了,用户就会对你预期过高,那么他们就会很敏感,你做得好那是应该的,你要是做得不如人意,那就哼哼了。
这个时候你的产品就会非常被动,很难符合消费者预期,结果就会来现实与预期不符的吃亏感、欺骗感。
特别是很多公司应该深有体会,销售人员在外为了绩效胡吹乱承诺,无限提高用户的预期,用户说啥都是“没问题,这个可以实现”。
结果用户体验后,服务人员就悲剧了,各种被消费者指责,甚至被骂,结果不欢而散,还得了个“骗子公司”的罪名。
那怎么办呢?
4 想办法降低用户预期?
怎么办,这确实是个问题。
有很多书籍、大咖,包括很多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想办法降低用户预期,也是致胜法宝。
没错,有时候,我们又要想办法降低用户预期。
我不是开玩笑,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没什么好惊讶的,营销本来就是像太极一样,阴阳双生。
降低用户预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对我们的“要求”,不再那么严厉与苛刻。
同样,也能让产品更加真实提高可信度。然后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容易制造出惊喜感。
比如感冒药白加黑没有直接说“根治感冒,再无烦恼”,而是降低了这个预期:“白天用白片不瞌睡,晚上用黑片睡得香”。
这个预期就显得更加真实,相比起“根治感冒“也更容易达到。
降低预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容易产生超出预期的感觉。
超出用户预期意味着能获得不错的用户感知,获得好评,这是制造口碑的最好方式。
我们不是天天哭着喊着要给用户超预期的体验吗?
但是问题又来了?
我又想,要给用户带来超预期感觉就一定得提前降低用户预期吗?
那可未必!
我们说营销要做什么?
要给用户带来满足感、制造幸福感,让用户的感觉非常好,对不对?
这个好像说起来云里雾里的,我换个具体点的说法,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叫做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
这个幸福公式是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期望值大家都懂,就是心理期望。那这个“效用”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理解为一个事物的“现实情况”。
这个公式说明,幸福感类似于满足感,它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状态与心理期望/预期的一种比较。
如果你男友发奖金,拿到1000块,可你期望他给自己买10000块的LV,那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0.1。
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它请自己吃顿200块的西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
所以你看,要给用户带来超预期感觉,的确是可以降低用户预期。但我们还可以最大化提高这个现实效用。
或者你提高用户预期值也行,只要保证效用/期望值这个比值够高就行。
但是,细细想想,提高用户预期值吧,又怕难以满足用户的高预期,无法制造幸福感,甚至适得其反;降低用户预期值吧,又怕对用户没有了吸引力,激发不了兴趣。
你说怎么办?
5 坚守承诺一致原则
而这就引出了营销学、心理学、管理学中都常提及的“承诺一致原则”。
一旦我们做出某种承诺或者表态,来自内心和外部的立场就容易迫使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
比如你找人借钱,如果开口就问:“最近你手上有闲钱吗?”
那估计这个钱是借不到的,大多数人都会说:”最近不行啊,生意不好做,上个月刚亏了,都快吃土了.....balabala。“反正就是没钱。
但是如果你问他:”最近生意怎么样?“他回答:”不错啊!“
那你就可以接上了:”最近需要3000元钱周转,你能不能借我一下?“
这个时候,借到钱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为什么?
因为他刚才已经说了生意不错,这个时候再说没钱借那无疑就是打脸,后面只是借多少的问题了。
而这就是承诺一致原则。
它在营销以及产品文案中也是被高频使用,因为我们经常会需要向消费者”承诺“很多东西:
我们的产品有很多明星使用、我们的技术源自德国、我们的水是真正的山泉等等,这也即是提高用户预期。
但是我们”承诺“很多,消费者不信啊,他们永远都在怀疑我们承诺的。这是个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做到承诺一致,而”一致“就是让消费者相信前面说的”承诺“是真实可信的,这也即是提高用户预期的同时真真切切能满足用户预期。
编辑:未知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