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正在经历一轮混乱,而这也是在线医疗在风口之后的缩影。
“这两年可能是最后的风口。”一位资深的从业者告诉新浪科技,新冠肺炎疫情是“黑天鹅”,但却是在线医疗的风口。无接触问诊和购药,在疫情期间成为普通患者唯一的接受医疗服务的方式,到现在都仍然大受欢迎。
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后,在线医疗重新受到资本的疯狂追逐,许多在线医疗平台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变化一部分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出来。
而医联如今的局面,恰恰是在线医疗狂奔突进后求变的一个缩影。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没有抓住这一个窗口,那么不知道下一扇窗什么时候开。曾经想加一把劲冲过去,但如今却又迫不得已踩下急刹车。
2021 年 4 月,医联一封针对组织架构调整的内部信揭开了混乱的一面。
主要的调整是:原慢病管理中心升级为学科部制,并分为三个部门,三位部门负责人均直接向创始人兼 CEO 王仕锐汇报;此外,任命了新任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战略官;原首席运营官周正被调整为“公司总办高级顾问“;从副总裁到总监的 17 项高层任命。
而在 2021 年初,医联内部还出现了一次重大人事变动。医联把原负责医生经纪人的四个部门合并为“地推中心”,并由之前的病种分类划分改为按地域划分范围,还对每个区域冠之以“铁军”,意在加快对于医生资源的抢夺。
但这一调整的同时,加盟医联已近 3 年的执行总裁李悦离开,原医生经纪人一部负责人王乐刚也一起辞职,随后二部和三部的负责人都选择出走。
李悦是医联医生经纪人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在医联最艰难的 2018 年,李悦带领一批人从默沙东加盟医联,一手以肝病为原点搭建了“医生经纪人”体系,并分病种建立了多个慢病领域的“医生经纪人”团队,归属于四个部门。
“这两次调整本身没有关联。”一位连续经历了两次调整的高层告诉新浪科技。但这两次调整是医联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过山车式发展的真实写照。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新浪科技,2020 年初的时候,医联只有大约 800 人的规模,“后来就到了上市的关口,需要冲规模,就一直增加人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医联的员工总数增加到将近 3000 人。
“但后来,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陆陆续续减员到剩下大约 2000 人,随后又要裁员,要再减 1000 人。”该知情人士告诉新浪科技,从这个情况来看,过去一年时间医联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就是做了两件事 —— 招聘和裁员。
持续裁员一事也得到了诸多内部员工的证实。2021 年五一假期上班第一天,一位医联现员工告诉新浪科技,公司正在持续裁员,刚上班就遇到对面的同事正在收拾工位的东西,因为他已经被告知裁员了。
更早之前,2021 年 1 月,一些年前离开而不满的员工聚集在医联的上海与广州办公地点门前,拉起抗议横幅,控诉医联“年前变相裁员,联动仲裁”、“医联无良企业,坑害员工”、“行贿医生,联名举报”等标语。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实际上 2021 年 1 月的并非裁员,但在组织架构调整后,管理层希望再继续冲一冲规模,就提高了业绩考核指标,很多人觉得完不成,就陆陆续续“闹”起来了。但 4 月的这一轮,确实是非常突然的裁员 —— 内部认为是考虑到上市,如果冲规模不成,那就压缩成本保证毛利。
“如果说李悦和其下属的核心员工离职,还属于组织架构调整后高管层面的主动调整,那目前许多高管是完全被动。”一位接近管理层的知情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当时管理层计划想让李悦担任顾问角色,但遭到后者的拒绝,这也加速了他的离职过程。如今,这一情况在原首席运营官周正身上重现。
“周正原来很大一部分工作职责交由新任首席战略官负责,可能他和管理层正在谈离职的事情,主要是权益的重新分配上。”该知情人士告诉新浪科技,在周正的背后,则是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中高层(主要是总监和副总裁)被削减或者降级。
这也是 4 月组织架构调整的手段之一,即通过组建控股公司的方式重新调整中高层的职级,达到削减的目的。
比如,原本分别负责财务、品牌公关的唐寅、刘哲,新的头衔已经从副总裁变成“部门总经理”。于莺原本负责的医学部变为了全科中心,职级被定为 L4,且各自向孙锐、穆亦飞和陈俊生汇报。调整前,这三个岗位原来都是直接向公司 CEO 王仕锐汇报。这也意味着,调整后三人都实际上降级了。
据新浪科技了解,原来分管 HR 工作、向王仕锐汇报的副总裁谢晓茁已经从医联离职。根据调整的内部信,王仕锐新任了一名 HR 及行政中心总监,向首席战略官穆亦飞汇报。“接替谢晓茁的人是老医联人,还曾因为离职和公司闹得不愉快,这一次突然回来且接替重要的岗位,也令人费解。”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从医联多位内部人士及中高层了解到,医联过去这一年的过山车式经历,与上市计划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后,踩准了风口的在线医疗又受到关注,医联一直都有上市的计划。“之前说是 6 月,现在就不清楚了。”他们认为,当前的裁员对于医联上市来说是一个隐患,可能会拖延上市进程。
“很多离开中高层当前还在和医联谈,主要是期权的问题;另外,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采取法律行动。不少被裁掉的员工也正在打算集体申请仲裁。”前述接近管理层的知情人士说。此前,医联没有向新浪科技确认上市一事,对于裁员的信息,暂时也未有回应。
2020 年,站上风口的在线医疗和在线教育一样,也迎来了融资大年。网经社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的在线医疗创业公司融资总额超过了 107.3 亿元。但这其中不包括曾经受到红杉中国、腾讯和云锋基金等明星资本青睐的医联。
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20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融资数据榜》,2020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共有 21 家平台获得融资,包括丁香园、微脉、微医、京东健康、妙手医生、春雨医等知名平台,融资总额超 107.3 亿元。
其中,最高的两笔融资额分别是 2020 年 8 月京东健康获得来自高瓴的 8.3 亿美元 B 轮融资以及丁香园在 12 月公布的 5 亿美元融资。其中,投资了丁香园的腾讯,曾经也是医联的投资方之一。
天眼查显示,从 2014 年成立之后到 2019 年,医联累计获得六轮融资。2018 年,医联获得 D 轮融资 10 亿元,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成为独角兽企业。在医联的背后,站着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华兴资本、招银国际、中投等明星资本。
虽然在 2020 年的在线医疗融资大潮中没有医联的身影,但不意味着医联就没有大手笔。2021 年初,医联完成了与企鹅杏仁的合并,后者随后宣布更为名未来医生综合医疗服务集团(以下称未来医生),医联创始人兼 CEO 担任未来医生的 CEO。企鹅杏仁由原腾讯旗下企鹅医生与杏仁医生在 2018 年 8 月合并组建。此次合并,在医联内部外部都被认为是加快上市的信号。
“经过 2020 年,当下疫情被控制后,2021 年可能就是在线医疗上市的最后窗口期。”包括一位医联的高层以及其他平台的从业者均告诉新浪科技,多家在线医疗平台均有年内上市的计划,最迟会在 2022 年上市。
另外一家腾讯系在线医疗平台微医已经在 4 月初提交港股上市申请,审计报告显示其在过去三年分别亏损 40.52 亿元、19.37 亿元、19.14 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 79 亿元。此前,医脉通也在 3 月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妙手医生运营方圆心科技也计划在年内上市。
一方面,在线医疗依然在不断获取来自政策支持和疫情后恢复的红利;另外一方面,包括微医在内的许多平台依然面临模式单一、持续亏损的局面,医联在过去的一年里则在规模和利润的平衡中陷入招聘和裁员的恶性循环。
经历过高光时刻和低谷的在线医疗,能否抓住这一轮风口最后的窗口期,目前还只能等待时间给出答案。但从目前来看,现在迎来 2014 年后第二春的在线医疗,并没有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