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发在Tik Tok上发布原创短视频的外国友人,在某种意义上,或可视为接受抖音外包项目的“合作伙伴”,他们的作品不乏灵光乍现之作,显示了对中国文化足够的友好与诚意,但却往往未能传递深层次的文化创新表述。事实上,这可能也与Tik Tok的模板限制有关:利用通用简化的模板将随机的文化素材拼凑在一起,虽然可以做出表面上很酷的作品,但很少能够传递有先锋意义的文化表述。
也许,在展示大量可供影视业利用的海量素材的同时,抖音要想获得品牌形象在文化上的成功,必须提炼抖音这一品牌希望传递的文化密码与创新意识形态,而不应仅仅停留在目前被广泛接受或被误读的“低龄化”、“平民化”、“自娱娱人”这些刻板印象层面。“抖音里的中国人形象”也应有更为深刻而多样的内涵,不应只是 “身怀绝技的奇葩们”泛滥成灾。
只有全球年轻人充分感受Tik Tok的反叛而青春、时尚而成熟的气质时,他们可能才会真心追逐它,才会心甘情愿成为它的“日活跃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