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新动力——经济之声对话经济学家】对话樊纲:构建新发展格局 如何补短板创新机?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别策划《新格局 新动力——经济之声对话经济学家》,今天(19日)推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如何补短板创新机?——对话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学家樊纲。
记者:您觉得我们要努力构建这样的新发展格局,它的核心动力是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短板?
樊纲:双循环就是怎么把我们的市场利用好,把市场做大,国内的生产和消费能够不断地提升,提高各种质量。这个和以前我们所说的扩大内需(相比),双循环有很多不同内容的。扩大内需只是从需求侧讲,包括城市化、收入分配、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包括社保、消费信贷、电商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在双循环里面。要能够循环起来,一定要使我们的市场不断做大,需求不断地提高。
但是双循环的含义同时包含着很多供给侧的内容。为什么提双循环?因为国际的循环有些循环不下去了,必须在供给侧自主创新。供给侧首先就是要补短板,然后要使国内的循环能够循环得好,就要打通各种堵点,消除各种梗阻,这就是改革问题了。我们的资金为什么转不到实体经济去?那就是因为有堵点。各种产业政策怎么就不能够真正落实,梗堵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政策制定出来了,最后落实不到中小企业当中去?这个我们要消除堵点。电商为什么便宜了?因为减少了很多环节,但是仍然有很多堵点。我们的物流成本跟美国比,它占GDP的8%,我们大概是占GDP的18%,说明这当中有很多堵点、很多梗阻,因此就需要改革,需要结构调整等等,所以有很多供给侧的事情。
记者:我们怎么样理解双循环对于投资的影响?
樊纲:供给侧的很多事情就需要靠投资来解决。双循环如果循环起来一定是一些新的盈利机会出现,新的盈利机会怎么去捕捉、怎么去创造?要靠新的投资。我想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最近在金融领域,大家比较强调的,就是要从过去的以银行间接融资的方式为主,转变到直接投资、直接融资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就是投资。那就不是说企业自己去借钱去发展,而是我们怎么通过投资基金,通过个人的参与,使得资金更多地变成投资,来助力这些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它是投资机会。
下一步的发展、中国市场的做大,一定是为各种投资创造更多的机会。这些投资不仅仅是新科技领域的投资,还包括一些传统领域的投资。市场做大了,大家要买手机,同时大家也要买家具,要吃得更好,要买更多的衣服,这些都是传统产业,也有新的投资机会。新的投资机会当然也带来一些新的投资方法,也同时带来一些新的技术。现在再去投资一个家具产业,互联网的这些东西就更多了,因此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机会,因为是在传统产业的发展当中,又加进新的东西,也是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发挥市场作用,发挥大家的投资热情,创造出新的技术,实现新的价值,我们才有了新的收益,才能使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记者:五中全会公报里面还有一句话,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您怎么样来解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个话?
樊纲:在一定意义上这是补短板。应该说中国是全世界产业体系最全的国家。联合国分项的有二百六十几项子产业,再往下子子产业六百八十几项,我们基本都有。但是我们有些产业只能做中低端的东西,做不了中高端的东西,现在属于“卡脖子”。要使我们的体系能够健全起来,不是说什么事我们都自己做,但是有些“卡脖子”的东西,得想办法自己有所发展,或者是采购多元化。所谓健全产业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提升产业的水平,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那个时候,能够卡我们脖子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就能够使我们的产业发展更加稳定,经济发展更加稳定,不被过去出现的断供、脱钩这些东西所打断,这也是双循环,也是发展我们产业体系所包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