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打造民营制造企业发展新优势”为主题,“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2021年第一次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高培勇;中国经社理事会原副主席、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港澳台委员会原主任杨崇汇;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胡德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迎秋等专家学者共话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分为上下两节,分别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和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红路博士主持。
高培勇认为,市场主体在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定位极大地提升。去年国家经济工作主线围绕“六保六稳”展开,保就业、稳就业,着手之处都是从保市场主体、稳市场主体来展开。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就业,才能保住民生,才能保住稳住经济的基本盘。这两年的减税降费和以往不同,明确提出给市场主体减税降费,而且主要办法是制度变革,而不是政策调整,制度的变革效应就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当前中国,企业在宏观政策配置和经济体制安排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大地凸显。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杨崇汇提出,民营企业要坚持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高质量发展有两大要义:一个是经济效益的提高,一个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营经济要打造新优势,要对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少与国企攀比,多与国企合作。要培育自身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优势。他认为,还要深化改革,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来推进民营企业培育发展的新优势,特别是建立适合自身的股权结构、管理制度与科技创新。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刘应杰提出,伴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兴起,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地成长起来,与过去传统经济不同,其体现出了高智慧、轻资产、低成本、微行为、重力量的等新特征,线上线下结合、虚拟与实体融合,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产业模式。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经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推动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大力度地鼓励工业制造业的创新以及研发投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戒骄提出,需推动民营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要走创新之路,必须向创新经营转变。很重要的方面是尊重创新的规律,要发挥企业家的基础作用。
侯云春认为,目前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突出的资源因素是关键技术卡脖子。这在先进制造业当中的矛盾尤为突出。破题关键在于机制、模式的创新,更多的需要走联合研发、创新的路子。要优化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组建创新体;要明确创新分工,根据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在前端技术创新当中,主要以政府引导资金为主,中端可以以政府和行业投入为主,关键技术研发的终端交给企业和产业来做,不光靠政府资金,还要依靠风投;发挥创新人才作用,得人才者得天下;要分散创新风险,在政府支持、资本投入帮助企业分担风险外,也需要保险机构进入;此外,还要净化创新环境。
围绕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王红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剧锦文博导、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导刘俊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导高明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工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菀洺教授等参与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