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A股不时传出股票质押风险暴露事件,即某公司被质押的股票,因为股价下跌而导致担保不足,股东方面又没有能力及时追加质押物,导致被强制平仓,股价也因此一泻千里。应该说,在当今几乎无股不押的背景下,有个别公司在股票质押上发生问题,很难绝对避免。不过,作为一种非系统性风险,还是应该冷静看待,不宜过于夸大。
不过,今年以来随着股市的持续下跌,这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仅在6月上旬,就有逾十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所质押的股票出现“爆仓”风险,另外还有更多上市公司的股价正在逼近平仓线。这其中有经营不善的企业,也不乏盈利能力尚可的企业,有民营的中小企业,也有国有资本控股的大中企业。虽然还不能说质押风险已经演变为系统性风险,但确实不能简单地视为个案了。
有人认为,相对于现在3500多家上市公司,以及90%以上的公司存在质押的状况,现在有几十家公司质押“爆仓”,这个比例并不算高,而且受到监管部门对大股东卖出股票的政策限制,即便发生强制平仓,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至于对股市带来太大的压力,而且质押风险基本上表现在大股东身上,对上市公司本身未必会带来多大的冲击。这种说法,表面看来有点道理,但其实是很错误的。
这首先是因为,现在尽管真正在质押上出问题的股票相对数量并不多,但基于市场情绪所具有的蔓延性特征,其影响是很大的。某个股票因为质押出问题而“闪崩”,与其同板块、同题材的股票往往会受到拖累,而这些股票的集体下跌,又会进一步动摇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整个市场明显下跌。一旦这种状况出现,市场交易重心下移,又会让更多被质押的股票承受压力。如此恶性循环,其破坏力不可小觑。
其次,说质押风险主要体现在大股东身上,更是很片面的观点,当大股东因为所质押的股票被平仓,进而导致控股权被转移,这对公司来说显然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即便平仓也只是削弱了大股东的控股权,但由于公司股价下跌,其融资、贷款能力必然受到影响,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管理、掌控能力,也必然会受到制约,公司会面临很严重的治理风险。无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不太可能实现较快的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说,恐怕就不得不提高这类公司的风险等级,并且更多地选择远离。所有这些,都会反映在一个点上,就是相关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而这对于广大普通投资者而言,自然是一场无妄之灾。对证券市场而言,也构成了很大的打击。
6月份以来,人们对这一点已经有了切肤之痛。此时,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对于股票的质押风险,都不能听之任之,需要认真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应对。
两年前,面对股市的暴跌,有关方面采取果断措施,努力恢复其流动性,稳定了市场,也避免了系统性风险的出现。现在,虽然大环境与当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股票下跌所引发的质押风险,则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人们面前。特别是现在质押面广、数量大,质押风险不断暴露还会强化二级市场的融资风险。有关方面应该在严肃反思质押风险产生原因的同时,出台相应的措施,阻止质押风险的蔓延,努力维持市场的稳定,并且为相关上市公司避免因质押而导致的股价“闪崩”创造条件。
编辑: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