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崇拜我身边的年轻人。”
当被问及是否有自己崇拜的人时,李泽湘,这位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毫不掩饰自己对年轻人的欣赏。相比于回忆过去,他更愿意谈及未来,尤其是年轻创业者们,“他们所做的事情,远超我们的想象。”
李泽湘接受采访的地方,是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它所在的是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当年为了给创办的几家企业寻找新的发展腹地。李泽湘在以深圳科技园为圆心,周围一小时车程内的产业园区考察一遍后,选择了松山湖。
它所在的珠三角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也是改革开放的探路者——90年代初的邓小平南巡,使得以深圳为代表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成为全国经济的发动机;后来,随着港澳相继回归,珠江三角的区域合作经历了由“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的发展过程。“小珠三角”即传统意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内九个城市,而“大珠三角”指的是粤港澳地区,这里优势明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
这里具备给西方企业代工后留下的完整制造业体系,而且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供应链优势孕育新的创业力量。李泽湘将它视为“能够让深圳、香港和东莞各种优势汇聚在一起,形成化学反应的地方”。
这位生于洋务运动重镇——湖南的师者坦言,他曾看过唐浩明所著的《曾国藩》,成为了解湖湘文化的窗口,湘军打仗的策略、洋务运动的发展,这些方法潜移默化影响他的处事原则。与当年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一样,如今的湘人李泽湘也在发起一场教育领域的改革。如果说当年的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百年之后,在改革开放春风化雨四十周年之际,现在的李泽湘要发起的,是一场基于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培养高新技术领域创业人才的实验。而这样的实验,正在成为四十年后继往开来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之一。
“快速迭代”、“允许失败”和“成败在细节”,这些是李泽湘谈及创业是时常提到的话。10月10日,南部天气依然湿热,雨后的松山湖水汽氤氲,李泽湘一早便从香港驱车来到这里,上午他需要接受一波媒体的群访,下午简短休息后,他要接见一批某市前来的政府人员,向他们介绍松山湖基地的创业模式,讨论如何在他们的市里进行复制。他穿着一件黄色休闲衬衫和黑布鞋,随身背着一个旧的红色书包,声音洪亮,逻辑清晰,是多年讲堂上养成的习惯,用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描绘着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前景。
四年前,李泽湘所在的这座大楼大多数房间还空着,一些楼层还处于半完工状态;专注清洁机器人的云鲸科技还在落地阶段,甚至还未有自己的名字;主攻水上机器人的逸动科技才刚刚起步,李群自动化刚拿到了红杉资本的A轮融资,一楼的实验室里,工业机器人正在富有节奏地展示月饼的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三年前,李泽湘亲自设计创办的粤港机器人学院刚刚成立,招收第一批学员。当时的李泽湘坐在行驶在深港大桥的商务车里,指着车窗外高耸在深圳湾的大楼,对车里的学生们说,“看,这里才是一派生机勃勃。”
三年后,曾经半完工状态的大楼人丁兴旺,云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完成了孵化;逸动科技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57岁的李泽湘停薪留职,一头扎进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全身心投入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50多个项目正在孵化。2016年,他还参与发起了香港科技创业平台暨青年创业服务系统HONGKONGX。不久前,他刚与学生汪滔一起获得了“2019 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这是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国际奖项。
机器人学院的第一届学生将在明年6月份完成学业。说话间,会议室一旁的屋子里,学生们正在研发自己的项目,另一旁的图书室里,还有一些学生正在整理新到的书籍。
“图书馆,是传承所有思想最重要的东西,我把我在卡耐基梅隆时代、伯克利时代、港科大时代所有和机器人相关的东西都运过来了,还在不断完善、大量采购。”这是李泽湘目前在做的主要工作之一。“数学教材,一定要原版,老师教得不好没关系,学生可以自学,让学生把数学和工程联系起来。”图书室的一排书架上,满满摆放着影印版的英文数学教材,书籍上用油笔手写标题,“一些学生们没钱买昂贵的原版教材,就将教材打印出来。”另一个书架,《爱因斯坦》、《本杰明富兰克林》、《爱迪生》的英文版人物传记相邻而立,旁边的书架上,则摆满了伯克利大学、港科大经典的博士生论文的影印版,汪滔的本科和硕士论文也在其列,记录了一篇论文如何变成一个产业的过程。李泽湘要做的,就是把更多论文里的技术,形成产业,告诉学生“创业没有那么困难”。李泽湘要续写的故事,就在这一篇篇论文当中。
尝试
1979年,17岁的中南矿冶大学本科生李泽湘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在美国铝业公司的资助下赴美留学。1983年,他作为优秀毕业生,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机工程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在硅谷风投正盛的80年代,他又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继续深造,在1986年和1989年分别拿到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随后,他又陆续担任过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科学家,以及纽约大学机器人与生产制造研究所的助理教授。
1992年岁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动身南巡。当时的国内,针对改革的诸多争论、质疑声不断,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讲话,为改革开放大业护航。
也正是在这一年,李泽湘带着“想办一所大学”的想法来到刚成立不久的港科大,创办了数控研究实验室及自动化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因为办一所学校并非易事,港科大的创办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彼时,中国的机器人行业才刚刚起步。同年,沈阳金杯汽车公司找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AGV机器人。15年后,脱胎于该研究所的新松AGV与通用汽车全球采购部签订AGV机器人供货合同,方才结束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
产业化,并非是李泽湘最初就有的想法。香港回归的那一年,顺德一家企业的老板买了一台设备,却运作不起来,到学校里寻找帮助,偶然间找到了李泽湘的团队,最后解决了问题。那时起,李泽湘开始思考如何把学校的科研与产业结合起来。当时,产业对于他们所做的研究需求还不大,如何使这些研究走出去,是第一个大难题,“不是等这个产业发展起来,而是去创造产业。”
机会始于1999年。这一年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创建深港产学研基地,以促成两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固高科技有限公司由此诞生。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后,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决策。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