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试,墨子、悟空、慧眼等系列空间科学卫星遨游太空,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行,寒武纪芯片、智能分拣系统实现重大发展……
40年前,这样的科研成就,我们可能很难想象;40年后,在很多领域,我们已经由跟随者的角色慢慢迎头赶上,甚至成为引领者。
回顾40年,我国的科技体制变革经历了哪些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领域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制度创新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如何?下一步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针对上述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他表示,下一步我们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做好制度建设,把创新主体的活力更好地激发出来,才能发挥出我们的后发优势,在一些领域成为“领头羊”。
科技体制变革经历三个阶段
NB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东:我认为最核心的是解放思想,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一方面,通过科技体制的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另一方面,把我们的发展融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充分吸收世界科技发展的成果和经验。
NBD: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科技体制变革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刘东:1978~1998年是第一个阶段。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科技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工作方针。随后开始建立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实施了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一系列发展计划。1995年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表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第二阶段是1999~2011年,这一阶段整个都是围绕着怎么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聚焦在应用层面的发展。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其中技术开发性的院所进行了企业化转制,公益性院所也作了转制;2006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自主创新战略,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2012至今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进入更宏观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发展要坚持三个面向:一是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二是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三是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2017年,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科技实力要有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我国科技创新加快实现赶超跨越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科技创新主体更趋多元化
NBD: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方面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刘东:十八大以来,国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管理改革取得一些重大突破,包括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构建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立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专业机构管理项目机制、统一的监督评估机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等。在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的同时,创新政策体系也逐步完善。
十八大以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创新主体的演变。以前,主要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而从十八大以来,在传统的创新主体之外有了一些新型研发组织,像光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各省份也搞了一些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这些是从传统的体制里衍生出来的,但他们是在用一种新的机制,用更市场化的方式在做,进来一些新的主体,整个市场就更加活跃了。
另外,国家层面也在加大推动的力度,提出要加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希望突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比如针对高铁、新能源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相比以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更多是着力于前沿科技,类似于美国的国家实验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这意味着将致力于国家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尤其是“中兴事件”之后,在产业的整体发展方面有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有很多民营企业投入资金,大力发展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等,这跟以前是不一样的。
以前企业可能更多注重下游的技术研发,基础研究更多是大学、科研院所的事,这就说明现在企业已经在发力搞前沿科技了,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比如由施一公等一批科学家发起设立的西湖大学,完全按照研究型大学的机制在建,它通过8次全球人才招聘,选聘68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首席研究员),引进仇旻、许田等讲席教授全职加入,采用PI模式办学,整个学校的体制、研究体系、平台的服务体系,都围绕PI来建设。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创新体系中的创新主体在发生变化。
需加强制度创新、源头创新
NBD: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您怎样看待制度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中的作用?对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您有何建议?
刘东:过去的成绩虽然很好,未来的任务也很艰巨。下一步我们应当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近几年,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十分迅速,这是一个大背景。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部分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开始进入“无人区”,即以前我们是跟着人家走,但目前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前沿了,我们的产业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再往前走,尤其在原始创新、前沿创新、颠覆性创新、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方面,很多东西都是新的,无从借鉴,包括移动互联网、支付方式等,这时候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就越来越明显。以前是科技在前面跑,制度不断去完善,以后制度的保障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下一步我们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人才、资金、投入方式、成果应用、利益分享等方面,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继续深化改革,不断营造创新生态环境、落实创新政策。
NBD:目前我国在源头上可用于转化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比较缺乏,科技成果与企业及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不适应也不足以支撑产业发展需要,您认为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