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市场中的每一个理性人都需要放长眼量,将锚抛在时间之河中较远的地方,以未来丈量现在,才能站立得更坚实安稳。《中国企业家》为此推出特别策划《商业宏宝书·写给2029的信》,组织9位企业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及艺术家,请他们每人写下一封给2029年的信,预测他们眼中10年后的世界,希望能对读者有所裨益。
我在新近出版的《从大到伟大2.0:重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一书中,提出“中国企业应该实现从大到伟大”这一命题,这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中国企业进入2.0时代,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行业、商业模式会脱颖而出?我们可以从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变迁、经济体量等角度分析并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必须关注经济总量的表现。我做了一个推算,从现在到2030年,如果能保持一个质量不错的中等增长速度,例如5.5%,那么2030年GDP能达到160万亿元,相比2017年有一倍的增长空间。这些增长空间从哪里来?
我挺喜欢高盛的一个提法,New China,可以翻译为“新的中国概念”。高盛认为,未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IT制造业、清洁能源),新消费(电动汽车、娱乐产业、教育产业),互联网(电商、游戏、互联网金融),健康产业(医疗健康服务、医疗保险)这四大产业的增速将是GDP的3倍,年均增长20%以上。比如医疗,按我的估算,到2030年,如果中国达到福利国家的一般水平,医疗行业占GDP的10%,那么就会产生16万亿体量的市场。医疗行业会成为比现在房地产和金融更大的行业。
未来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这是倒逼微观基础发生变迁最强劲的力量。
中国知识资本的崛起尤为值得关注。2030年,中国1990年后出生人口大约将达到4.3亿,其中,约有2.5亿人受过高等教育,相当于现在美国人口的3倍。而这些90年后出生的人群将会创造价值,产生消费。激活这个庞大群体,将带来巨大的购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将定义未来中国乃至世界的产业格局和微观基础格局。
对于未来十余年,我认为,“为中国制造”将取代“中国制造”。
这也是我对中国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增长充满信心的原因。那么,回归到企业层面,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催生伟大的企业?
在制度层面上,要建立市场导向的制度基础设施。打造伟大的中国企业不能只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方式,而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在企业层面,要转变观念,从规模至上变成价值创造引领,提升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在本书中我反复强调一个分析框架就是增长恒等式:增长率=投资率×投资资本收益率。根据这个恒等式,投资率和投资资本收益率都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我们在过去却更多地依赖投资率这一个因素,目前看难以为继。
只有当中国经济微观单位(企业)的投资资本收益率得到普遍提升时,中国经济整体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才能得到大幅改善。只有数千万中国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现以技术和科学为基础的创新突破,提升自身投资资本收益率,中国才有可能迎来下一轮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浪潮。
在此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我认为,企业家应该是能够识别美好、定义美好,并且拥有建设美好的能力和愿力的一类人,他们能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以及家国精神联系在一起。
关于未来的答案其实隐藏在现在。是时候改变了。
(《中国企业家》记者陈睿雅根据“《从大到伟大2.0》新书发布研讨会”刘俏院长发言整理)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