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仲强并非天生的革新者。
40年前,从多伦多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后,苏仲强在父辈的引荐下加入地产行业。和很多传统的工科男一样,他对自己当年的IT梦想未能如愿耿耿于怀。并承认进入地产行业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但实际上,他的地产大佬生涯正徐徐展开。
虽然他的经历和见识被地产行业的同行,甚至竞争对手当作不可多得的经验。但苏仲强并不把自己看作“大佬”。在他的重要性排序中,人们对地标性建筑的赞誉,远远超过个人的行业地位。事实上,“低调稳健”一直是他所追求的经营哲学。或许也因为如此,地产界的大悲大喜几乎与他绝缘。他说,“那些冒险的人都已经离开,所以我才能剩下吧。”
而在谈论城市与建筑时,他又表现出与常见地产商人截然不同的立场,说到对城市的热爱,也比很多人更细腻和热烈。“每一块土地无论多少、无论大小,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块土地,我们要尊重每一座城市,我们构建的不单纯是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我们构建的是人民的生活,是城市的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他说。
如今,70岁的苏仲强并不急于享受退休生活。作为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兼行政总裁,在他的规划中,“随着城镇化进入新的阶段,新世界中国可以打造更令人心满意足的、有归属感的个性都会。”
2018年,是新世界中国的转折之年。
两个月前,这家已有约30年历史的地产企业发布了新的品牌口号——“予城新蕴”,诠释公司对人本、匠心与远见的关注——这是苏仲强构想的新世界中国作为“城市运营者”在聚焦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建筑、优质住宅社区等项目之外构建有灵魂和底蕴的城市的使命。
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现在房地产行业需要一个新的方向、新的价值观,新的企业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是历年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最多的一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了“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目标策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房地产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而据2017年的房企排名,前十名的房企平均净负债率达到90.3%。更重要的是房企规模巨大的债务在2018年-2019年集中到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首次写入十九大报告。
对此,苏仲强认为,房地产行业正迎来一个关键的时刻。“传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合时宜了。”新世界中国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港资企业之一,其掌握的经验、模式和理念完全可以在新的商业周期中脱颖而出。前提是,把握机遇,将过往的成熟经验,运用到内地更多富有增长潜力的一、二线城市,而不是随波逐流,坐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被其他行业所颠覆。
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目前已在中国20多个城市建造了80多个地标性项目。在2017年实现私有化之后,新世界中国不仅是该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单元,更成为其多元化“生态圈”的重要布局。两年间,在广州、武汉、天津开发的周大福金融
中心、沈阳新世界中心及在北京将打造的K11购物艺术中心等这些大型综合体,亦成为各地的新商业地标。
作为一位将科技从业者的抱负与地产经营者的使命融于一身的地产人,苏仲强兼具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既能将新的人文与科技理念与地产经营哲学相结合,又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做房地产超过40年了,我一般不跟其他开发商比较,我做我自己的事情。”他说,“现在产业的界限已经比较模糊了,我们要在其中探索出一条路,所谓‘洞见未来’,就是要弄清科技发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把新事物结合到我们要做的事情中来。”
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影响,人类城市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城市形态与功能。对城市范式的重新思考,不仅有商业、生态,还包括公共服务的需求。这其中,如何发掘城市内在韵味,让规划更科学、更合理、更具艺术性是未来城市发展规划的核心痛点。
在苏仲强看来,城市不应是批量生产的建筑集群,而是人文艺术的容器,是为人们蕴育生活、成就未来的地方。塑造城市的灵魂,需要远见;更需要以创造性思维定义人文、艺术与建筑的融合。“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的城市和美国一样。所以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应该在设计上为满足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城市人的愿景花大量心血。”他说。
以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为例,这栋530米高的地标是全球首个采用高性能低碳环保材料陶土板的超高层建筑;而即将建造的北京K11购物艺术中心,则以建筑设计优化空间,保留并重塑老北京文化风貌;位于三江汇聚口的宁波新世界,则将地面交通转道地下,改善了繁忙的交通状况,并将地面空间还给当地老百姓和使用者;广佛新世界,将住宅穿插于47公顷的自然山林和35个天然湖泊间。
所有这些建筑,都是成为新世界中国“唯人为贵、匠心筑城、洞见未来”价值观的现实样本,帮助新世界中国从中获得新的领悟与经验,为未来的城市形态和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提前做好准备。对苏仲强和新世界中国来说,未来从未如此“稳健”。
访谈:
问:您的职业生涯经历过很多商业周期,最重要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答:我不知道我最相信的是什么,但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如果我今天退休了,我的同事们从我身上学到什么东西。我是老人家,我喜欢谈历史、谈文化。我希望我的同事对他们的理想目标的追求是长期的,不是短视的。希望他们的满足感是来自对社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钱。
我现在工作一半的时间就是把我的经验跟团队分享。比如看到一块地,我就告诉他这块地将来会怎么样。现在20岁、30岁的同事可能没有这个经验,但
是我都经历过了。一块地拿下到建成再到日后运营的20年,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这样做的效果是怎么样的,怎样对、怎样不对,这是我的经验。
我一直跟我的同事们说,一个项目最大的成功是它对这个地区带来有益的影响。它是否能带动附近,甚至整个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构建的是生活、是文化、是历史,有历史的建筑物永恒在这里,丑陋的东西两年就被人擦掉了。
问:每个城市的资源禀赋都完全不同,新世界中国的团队如何去应对呢?
答: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我常常跟我的同事说每块土地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五千多年的东西了,做得不好,对不起祖先。规模化的、统一化的东西可以快,但要精雕细琢的话,怎么样能快呢?如果大规模的复制同样的项目,中国就变成美国了,五千年就变成两百年了,怎么能做这个事情呢?这对不住自己、对不住国家。所以他们要到外面看很多领域,也不单单是看地产行业,也不单单要懂砖头、水泥。未来还要将高科技放进我们的建筑里面,比如我们跟腾讯这些IT公司合作,也跟学校合作。跨界是将来的发展方向。我非常期待我的同事不单留意房地产,他们应该看其他行业的发展趋势。
问:还记得自己做过的最得意的项目吗?
答:未来的项目是最得意的。我非常期待我的新项目,这样可以将以前的经验和新的想法放进去。
问:怎么看待新技术?
答:以前盖个大厦,你做个商场,你想好你的路线怎么样就行了,现在不
行,围绕科技的东西我都看好,都希望尝试,失败就切掉,成功就加入,没有水晶球,没有上帝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跟以前真的很不一样。我经常跟年轻人说你们有机会就要去尝试。怕什么失败?失败就是你不尝试。
知名艺人吴飞儿应邀参加新加坡艺术节,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
最近,SO ARTS国际艺术节在新加坡隆重举行,中国区代表吴飞儿应邀参加,并成为SO ARTS艺术节形象大使。 吴飞儿参加翰墨传情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