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行业的“鲶鱼”降价刷屏,特斯拉供应商已摩拳擦掌展开竞争。随着国产化替代加速,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增强,为供应商的业绩增厚以及产业链洗牌埋下伏笔。伴随着国内供应商的不断成熟,国产化替代也加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体系。虽然,目前特斯拉的核心一级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商为主,但是子零件的壳体材料、加工和其他辅料都会进入国产化清单。特斯拉能否成为继苹果之后下一个“供应链大师”,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特斯拉一级供应商之争
目前,特斯拉产业链涉及动力总成系统、中控系统、电驱动系统、充电、底盘、车身、内饰、外饰和其他配件等部分,直接、间接涉及供应商共计130余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超过50%。但从供应商的重要程度来看,特斯拉核心一级供应商多来自欧美、日本等地,国内企业多作为二级供应商。例如,目前特斯拉的锂电池PACK制造商为日本松下,正极材料和隔膜供应商为日本住友化学,负极材料供应商为日本日立化学,电解液由日本三菱化学生产,而国内公司则主要覆盖中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系统、锂电池组和充电组件等产业链环节的供给。
所谓的一级供应商就是厂家的直接供应商,就是直接给厂家提供产品的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就是一级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类推。厂家一般只对一级供应商,不会直接对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厂家主要管理好一级供应商,让一级供应商管理二级供应商,二级管三级,三级管四级。
随着国产化替代加速,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增强。兴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制造的Model3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在美国生产的Model3;中国制造的Model3的生产成本比美版低20%-28%。据兴业证券预测,国产Model3具备27%-34%的降价空间。这意味着随着特斯拉供应链逐步本土化,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价。
国产化替代的切入口
从硬件成本构成来看,国产化替代有几大切入点。据国金证券此前的研报显示,特斯拉Model3的各部分价值量构成分别为动力电池总成系统为38%、汽车电子为24%、车身及内外饰为12%、电驱系统为11%、底盘为11%、高压系统为4%。伴随着国内供应商的不断成熟,国内的供应商也加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体系。
在特斯拉的子零件中,涉及内部的关键电子元器件可能替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子零件的壳体材料、加工和其他辅料都会进入国产化清单。目前,锂电池电芯供应商为日本松下,但随着LG化学(LG Chem,韩国电芯企业)在南京的工厂进入相关配套设置,LG化学配套的国产供应链(隔膜、正极材料等)就成为特斯拉国产化最大子供应链。
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公布了与特斯拉的合作项目。2019年9月,威唐工业全资子公司威唐冲压收到特斯拉部分零部件开发项目合同,进入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名录,主要提供白车身结构件,不涉及核心技术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上述项目的具体实际供货量将在量产阶段确定,初步预计将在2020年实现量产。能否通过特斯拉对零件的审核认可存在不确定性,对项目未来的量产时间、量产数量也存在不确定性。
京威股份(002662)此前也在互动平台表示,特斯拉对于国内供应商的遴选还在评审阶段,公司已经参与评选,一直在等特斯拉的进度安排,目前还没最后确定。
类苹果产业链的红利
在投资圈内,特斯拉红利效应可以对标当年的苹果产业链。iPhone系列已经问世12年,在其高增长红利下产业链享受10年业绩和股价高增长。7年前,苹果公司全球156家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厂商仅有8家。而苹果公布的2019全球200大供应商信息,中国大陆苹果产业链供应商增长近3倍,供应商数量占比升至15%(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合计40家,中国台湾46家)。特斯拉在行业颠覆性、产品认可度、产业链长度及广度、产品单体价值等方面均不亚于甚至优于苹果,其产业链未来有望复制甚至超越苹果产业链对中国制造企业的拉动。
事实上,在2011年之前中国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手机配套生态链,以及一批手机品牌企业,但从技术水平和生态供应能力来看,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国产手机品牌没有在手机市场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而随着苹果的进入,因为苹果对供应商强有力的整合能力,让这些上游供应商技术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也为后来的华为、小米、OPPO、vivo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这些角度来看,马斯克和特斯拉更像是一条“鲶鱼”,它将进一步激活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市场,加速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