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不仅未见降温,反而越发火热。
据中方统计,今年1-4月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达39.4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43.3%,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投资额增速的三倍以上;同期,东盟对华实际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在前四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整体缩水6.1%背景下相当亮眼。
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猛增,一方面缘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生效,另一方面也与双方疫情特点有关。中国境内疫情传播现已基本阻断,东盟疫情整体也比较轻,这为人员合理流动、开展双向投资提供了条件。
北京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因疫情发生深刻变化。出于维护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考虑,一些国家以及跨国公司会倾向于把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双边或本国内集中,小范围“自力更生”局面有可能成为常态。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东盟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称,疫情暴露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过细、过长背后隐藏的风险,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因此更加迫切。中国应抓紧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年内签署,助力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升至更高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也表示,疫情之下,欧美经济重启艰难,市场需求大减,中国与东盟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对应对疫情冲击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应不失时机联手扩大生产网络,打造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关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信号已经显现。中国和东盟日前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保持市场开放,消除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期间称,将推动与东盟关系“更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的规划对接,拓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合作。
据官方数据,目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约半数集中在新加坡,其次为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次之。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是中国对东盟投资的第一大行业,占比超过20%。从投资的价值链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在东盟的直接投资以销售及其他服务和加工制造为主,两者占比超过80%,而研发类投资只占很小比重。
分析人士认为,今后中国对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应因地制宜。对新加坡可考虑以知识密集型、技术导向型投资为主;对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则应以市场导向型为主,通过绿地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进入东盟大市场;对越南、柬埔寨等国开展产能转移型投资,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朱兆一称,随着中国拥有的资本和品牌优势与东盟国家劳动力、原材料等比较优势结合,中国与东盟区域产业链深入整合将带动双边贸易额增长,促双方经贸合作达到新水平。(完)